如何从中国戏曲的服装判别文武尊卑?_戏剧_官衣_衣帽
请将"梨園雜志"
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 精彩消息不再错过
中国戏剧之服装,不特奇异美观,庄严大方,即其种类名称之众多,亦为任何国家剧团中所罕觏。观乎本书所载,当可窥其概略矣。
《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》之红官衣
尝闻深明剧理之老顾曲家云,吾国戏剧之服饰,十九胥仿明代衣冠之形式。纵所演各剧为明代以前之历代故实,但亦仍延明装也。尤奇者譬如清末盛行之《八大拿》、《连环套》、《搜索府》、《盗九龙杯》、《画春园》、《秘香居》等剧,除康熙、金大力、欧阳德及士兵等极少数人穿戴清季衣帽外,余则虽官居极品之彭中堂,及圣眷甚隆之梁九公,亦莫不令其仍着前明官服也。
探其用意所在,盖均含有革命意义及恢复明室之志趣焉。崇祯帝及周遇吉、史可法等,君臣殉国尽节时之惨痛壮烈,在在足以激励人心。于是有志之士,乃潜伏大江南北,暗结团体,广募死士,以备相机起义,规复明室。闻其组织及宣传方法,约分秘密与公开两种策略。前者乃为清洪帮、天地会、哥老会、三元会等秘密会社之组织,后者盖即藉戏剧之公演,随时随地以策励未死之人心也。时明亡未久,满清政府虽强制人民改着满服,剃头蓄辫,然而舞台上之一切服饰,则一仍其旧。
展开剩余53%是故明代虽亡,服制虽改,而明代衣冠,则依然得时时见之于红氍毹上也。谚云睹物伤情,复益以名家所编忠君爱国及任侠尚义等之脚本,时时予观众以鼓励,故清初反清复明之暗潮,酝酿于民间者,异常浓厚也。咸丰初年,洪秀全称太平天国,都金陵,颁令人民蓄发。官民服式,一律圆领大袖,盖亦种族革命,还我初服之旨耳。
衣冠不整,礼貌不周者,其人必到处惹人轻视。中国戏剧中之服装,不独备极整齐,亦且界限极严。其所戴之盔、冠、巾、帽固勿论矣,即以服装而言,黄为最尊,紫、红、蓝、黑等色,以次递降,此系以颜色表现官阶之大小也。
《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》之黄蟒
至于区别文武之法,则可于补”上之花纹,及衣帽之形式上觇之。“补”即蟒袍、官衣上,前胸与后背间之四方绣花物也。除王位系于蟒上绣圆补金龙外,所有文武官员,一律皆为四方补子。文职者,类绣飞禽如孔雀、仙鹤等。武职者,则绣走兽如麒麟、虎、豹等。帝王则满绣金龙,后妃则绣丹凤朝阳、凤采牡丹。诸如此类,皆有其特殊之标帜,显示于观众之前也。
又如文官戴乌纱、穿蟒袍、官衣,武将戴各种盔头,穿蟒袍、开氅、扎软硬靠,亦有经纬之分也。他如《小上坟》刘禄敬之服装,不按规律(穿女官衣);《庆顶珠》拳教师之衣帽歪斜,则一望而知为污吏、豪奴与夫寡廉鲜耻之小人耳。
上述中剧服装之功用,不过就其荦荦大者,略举数端而已。
(《中国戏剧史》)
- 历史推荐 -
发布于:湖北省